星期三, 22 1 月, 2025

TAG

绿色金融

工商銀行發行30億美元“粵港澳大灣區”主題國際綠色債券

9月份,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工行)香港分行發行了相關中期票據。據悉,此次發行的中期票據為工行首次發行的“粵港澳大灣區”主題國際綠色債券,同時符合國際綠色債券準則和中國綠色債券準則,並獲得香港品質保證局“綠色金融發行前階段證書”。 工商銀行本次發行所募集的資金將主要投放於粵港澳大灣區的清潔交通和可再生能源類綠色資產,輻射大灣區內多座城市。 近年來,本行積極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通過主動開展金融創新,致力於促進粵港澳大灣區物流、資金流、信息流互聯互通,努力為粵港澳大灣區客戶提供“一點接入,全球響應”的全方位跨境金融服務。 “粵港澳大灣區”主題國際綠色債券的發行充分運用境內外市場資源,涵蓋美元、港幣、人民幣三個貨幣種類,發行總金額約31.5億美元等值,進一步提升了工商銀行在跨地域、跨幣種的資金融通能力,並有助於促進粵港澳大灣區的金融融合和綠色發展。

德意志銀行旗下資管DWS:財富轉移促進ESG投資的發展

CNBC近日播出的“ETF Edge”欄目中,主持人Bob Pisani探討了ESG(環境、社會和治理)除概念之外的更多內容,例如如何尋找符合ESG標準或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的企業。這一領域還有更多值得研究的地方,德意誌銀行旗下資管DWS的美洲地區指數投資主管Luke Oliver也參與了討論。   由於DWS擁有自己的ESG ETF系列,在對環境和社會責任ETF的討論中,Oliver有充分的話語權。在談到人們對ESG相關ETF的興趣時,Oliver指出,此類產品在歐洲更為普及和流行。   “目前,歐洲大約有1240億(美元)的資金投入到ESG策略的ETF中。在美國,我們有50種ESG金融產品,涉及資金達到120億美元上下,比去年翻了一番。這些數據背後肯定有一些因素在推動”Oliver指出。   當被問及ESG是否會從長期改變企業行為時,Oliver 回答說:“絕對會。”在他看來,財富正在向千禧一代轉移,而90%的千禧一代希望在社會責任意識的基礎上進行投資。這種投資意識轉變的趨勢,加上未來20年中30萬億美元的財富轉移,意味著企業將不得不注意到ESG的重要性及影響力。   正如Oliver解釋說,“人們的主要誤解在於認為關註ESG(環境、社會和治理)就意味著犧牲績效,甚至采取一些激進的行動。事實上,關註ESG是意味著企業會對其供應鏈和員工負責,會推行良好的公司治理,會積極使用可再生能源。” Olive說道,ESG的背後並不是激進主義情緒,ESG投資是一條有利於全世界可持續穩定發展的道路。

美國德美利證券:融入社會責任價值觀的投資更具吸引力

投資者喜歡把錢投入能夠讓他們賺取更多的錢的工作,但同時也有一些投資者會在追求盈利的過程中加入其他方面的考慮。對於社會意識投資(socially conscious investing)來說,增加投資組合的價值只是一個起點,這類投資往往會自有壹套符合社會責任價值觀的更為復雜的投資策略。   社會意識投資(socially conscious investing)傾向於將資金投入那些致力於對社會產生有益影響的公司。例如,一些公司會積極推行環保舉措,另有壹些公司則努力增加管理透明度並采取對勞工友好的政策。   一些投資者可能認為,與那些不考慮對社會影響的公司相比,具有社會責任意識的公司會在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 但另一部分投資者則認為,優良的公司道德可以帶來更好的經營業績,這又會進一步對公司的股票和債券價格產生積極影響。但不可否認的是,具有社會責任意識的公司越來越受到歡迎。越來越多的投資者開始尋找投資於那些具有社會責任意識的公司,這不僅是因為它們的價值,更是因為投資者們看重這些公司的增長潛力。 那麽如何在社會責任投資的理念下構建投資組合呢?一種可靠的方法是通過審查目標公司的環境、社會和治理(ESG)的議題重要性矩陣。當被投資公司符合投資者的價值觀時,其優勢在於能夠將投資者更廣闊的人生價值目標融入到財務目標中。與此同時,投資者獲得的收益可能也不會低於那些不考慮社會責任的投資組合。 通過排除那些與自身價值觀不相符的公司,投資者可能會錯失一些獲得收益的機會。例如,由於煙草產品對健康的傷害而不投資煙草公司的投資者可能會錯過該行業的利潤。對一些人來說,以對社會負責的心態進行投資,是值得的。   最後,具有社會責任意識的投資者在評估投資機會時,可能同時希望將公司的財務業績考慮在內。了解一家公司的社會價值固然重要,但公司的基本財務因素也同樣值得註意,這也能夠幫助投資者找到真正具有吸引力的投資。

聯合國發布《負責任銀行原則》 銀行信披面臨新要求

《負責任銀行原則》(Principles for Responsible Banking)(以下簡稱《原則》)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金融倡議(UNEP FI)牽頭、包括中國工商銀行在內的全球30家銀行共同制定。中國責任投資論壇(China SIF)作為非盈利組織顧問小組成員,從NGO視角為該《原則》的制定提供了相關建議。經過一年多的意見征詢和修訂,該《原則》於9月22日在聯合國大會期間正式發布。 全球130家銀行簽署了該《原則》,成為首批簽署銀行,合計資產總額逾47萬億美元,約占全球銀行業資產總規模的三分之一。中國工商銀行、興業銀行、華夏銀行三家中資銀行也成為首批簽署銀行。 《原則》要求簽署銀行披露的內容緊密圍繞六大原則,披露指標共分六大類13小類。其最大特點即為不局限於對可持續金融現狀/績效的描述,《原則》除了要求簽署銀行對其貸款、投資、自身運營的環境和社會影響進行識別、衡量、評估和統計,還需要銀行對可持續金融實踐進行“全生命周期”的披露,與目標、措施、機制、進展緊密相扣。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倡議和政策開始呼籲金融機構披露其可持續金融戰略、實踐以及投資組合的ESG風險和績效。對金融機構的ESG信息披露要求已成為全球趨勢。聯合國負責任投資原則(PRI)要求簽署機構在加入後第二年起必須提交負責任投資框架報告,強制披露機構落實六大負責任投資原則的進展情況;類似的還有資產所有者碳信息披露項目(Asset Owners Disclosure Project)等。此外,英國、南非、日本、馬來西亞等國也對機構投資者有半強制(不披露就解釋)的ESG信息披露要求。 總體來說,國內銀行對《原則》的披露要求並不陌生。短期來看,多數銀行在常規的CSR報告工作中已經能大體滿足《原則》的披露要求,根據《報告和自評估模板》添加信息索引即可。一些銀行可能要在個別問題上對照《原則》的披露要求做壹些改進,如對CSR報告進行審驗等。

521家A股港股上市公司ESG評價:重大行政處罰披露不佳

2019年9月20日,上海閔行區青悅環保信息技術服務中心聯合阿拉善SEE基金會、阿拉善SEE華東、珠江和福建項目中心在上海浦東陸家嘴舉辦“綠色發展先鋒TOP100”暨中國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評價發布會,發布了對A股和港股市值各前300上市公司的ESG評價結果。 由於A股和港股的公司有重疊,評價共涉及521家企業。東方證券、會德豐、三生制藥等分別在金融、房地產、醫療保健等行業排名第一。參評企業中,“其他制造業”行業占比達到了24%,但在TOP100中只占13%,說明制造業的ESG績效水平有待提高。 評價企業中有119家是A股重點排污單位,其中“其他制造業”、“采礦業&能源業”占比最高。但這119家企業中,排污口分布、超標排放等信息完全披露的只占46%,47%的企業做了部分披露,7%完全未披露。可見,環境風險暴露水平高的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還要加強。 對企業而言,ESG管理已經不只是為了建立企業聲譽,更重要的是為了滿足合規要求,以贏得全球負責任投資者的青睞。投資者越來越依賴於企業自身的ESG披露信息,對媒體報道和其他外部信息來源的依賴逐步降低。 全球報告倡議GRI大中華區董事呂建中在開場致辭中說,上市公司一上市,就立即呈現在社會大眾面前。一句話,一個行為,一個想法,隨時都會受到不同利益相關方的關註、質詢甚至挑戰,企業對外披露是企業對外對內傳播總體戰略的組成部分。 “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2030、全球報告倡議GRI、港交所ESG等都是重要的語法和語言格式,一定要納入到項目設計、信息追溯、報告框架、故事內容當中來。” 呂建中說。 有企業表示,ESG是舶來品,一些指標不知如何表達。復旦大學綠色金融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李誌青也建議考慮ESG中國的適用性,“我們既沒有必要斷然否決現有的國際ESG評價體系的合理性,也沒有必要不顧客觀條件而全盤接受和實施。各界仍要做細致的研究,推動符合中國實際需要的ESG評價標準和政策。”

香港綠色金融協會論壇聚焦大灣區市場活力

香港綠色金融協會23日在港舉行了2019年度論壇,主題為“拓展大灣區綠色金融新機遇”。協會主席馬駿在論壇上表示,國家對於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藍圖為綠色金融行業發展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會,協會正積極發揮平臺功能,推動大灣區孵化更多有利於整體發展的綠色項目。 今年初出臺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明確,要“支持香港打造大灣區綠色金融中心”。馬駿表示,國家對於大灣區的發展藍圖為該地區的綠色金融發展提供了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刺激香港銀行、投資管理﹑保險、私募股權行業綠色業務增長。 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未來,特區政府希望在香港綠色金融協會的助力下,繼續為香港金融機構創造條件開拓綠色商機,推動大灣區可持續發展。 為整合多方力量進一步促進大灣區綠色發展,香港綠色金融協會23日公布,將成立“大灣區綠色金融聯盟”。聯盟成員包括香港綠色金融協會、廣東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深圳經濟特區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澳門銀行公會。 “聯盟將牽頭進行項目研究,融合廣東巨大的綠色投資需求、香港和澳門的綠色金融實力,孵化惠及大灣區的綠色投資項目。”馬駿說。 據香港綠色金融協會介紹,擬成立的聯盟已經鎖定大灣區內四大綠色金融項目:綠色供應鏈發展、大型固體廢物處理設施、水風險分析標準化、綠色建築。 與會業界人士普遍認為,香港與深圳、廣州及澳門攜手,有望在未來數年內推動粵港澳大灣區成為全球最具活力的綠色金融市場。 香港綠色金融協會成立於2018年9月,目前成員包括113家香港金融機構、環保企業、服務提供者和其他利益相關方。協會旨在動員行業資源和人才,推動綠色金融業務和產品創新,支持香港特區政府制定的綠色金融政策,助力香港打造國際綠色金融中心。

施羅德:香港投資者可持續投資抱負與行動間存在差距

施羅德2019年環球投資者研究發現,真正采取可持續投資策略的香港投資者遠少於表示有興趣及希望進行可持續投資的人數,這意味著投資者的抱負與實際行動之間存在差距。 該項涵蓋世界各地超過25,000名投資者(包括500名香港投資者)的調查發現,53%的香港投資者表示在選擇投資產品時總會考慮可持續因素,而52%的投資者認為選擇可持續投資產品能為世界的可持續發展作出重要貢獻。然而,僅有13%的香港投資者已采取可持續投資。 相比之下,66%的亞洲投資者及57%的環球投資者表示在選擇投資產品時總會考慮可持續因素,而他們分別有63%及60%的人認為選擇可持續投資產品能為世界的可持續發展作出重要貢獻。可惜,與香港投資者一樣,采取行動的比例較低,僅有17%的亞洲投資者及16%的環球投資者已進行可持續投資。 研究亦發現,認為自己擁有專業/高級投資知識的香港投資者(23%)更有可能采取可持續投資,而那些認為自己擁有中級(10%)及新手/初級(6%)投資知識的投資者的比例則較低。 施羅德環球企業管理主管Jessica Ground表示:“人們對可持續投資的抱負與實際的投資決定之間仍存在巨大的鴻溝。很多投資者認同可持續投資的重要性,但其中大部份尚未轉化理念為實質行動。這不幸會使投資者更易受氣候變化等的全球問題所影響。重要的是,基金經理及整個行業(包括環球各國決策者)與投資者合作以確保他們能更好地識別可持續投資的裨益,從而使他們能夠選擇投資於相關的基金。”

ESG新紀元:中國市場之企業視角與實踐

9月23日,香港綠色金融協會成立一週年之際,論壇‘拓展大灣區綠色金融新機遇’在香港金融大會堂舉行。超過370名來自香港、廣州、深圳、澳門等粵港澳大灣區的政府代表、資產管理運營機構及其他市場參與者出席了本次論壇。 香港綠色金融協會與中國節能皓信環境顧問集團有限公司在本次論壇上共同發布了研究報告《ESG新紀元:中國市場之企業視角與實踐》,剖析現時香港上市企業目前對ESG事宜的看法、面對的挑戰和未來規劃,旨在通過該研究報告協助監管機構、投資者和企業之間就ESG事宜達成共識,建立溝通基礎,從而更好地向市場和監管機構反映企業在ESG問題上的需求,並進一步推動綠色金融的發展,促進ESG政策的改善。 根據全球行業分類系統(Global Industry Classification Standard,GICS)的行業分類,參與本次調研的企業覆蓋十一個行業類別,在分析中,企業的總市值從‘小於100億港元’至‘大於10,000億港元’分為四個層級。有超過八成的企業主要營收地區為中國內地,其余企業的主要營收則分別來自中國香港及海外。此外,本次分析的調查及訪談企業接近七成的企業為央企或國企。 隨著中國市場的企業對於ESG事宜的重視程度正在逐步提升,在企業滿足合規要求之外,逐漸積極看待ESG投入成本與產出效益之間的關聯。70%的受訪企業認為,重視ESG的企業擁有更多競爭優勢,且整體較同行企業更具有市場競爭力。 盡管超過九成的受訪企業表示已經或將於未來三年內將ESG納入企業管治範圍,但在此過程中,缺乏具備ESG相關事宜專業知識和經驗的人才,以及缺少董事會及高級管理層、包括股東/投資者的關註和持續推動,為企業面對ESG事宜的主要障礙。大部分企業目前及未來十年內將以持續提高跟蹤ESG議題管理的能力,設立相關管理目標,並定期檢討進度,作為ESG融入企業管治的主要方式。 從長遠而言,構建上市企業與監管機構、投資者等其他利益相關方的良好溝通橋梁,是提升資本市場ESG整體表現,推動綠色金融繼續向前發展的重要保障。監管機構視乎市場需求不斷完善監管要求,投資者持續關註並引領資金流向,上市企業提升內部ESG治理水平、加強和完善ESG信息披露,通過加強緊密合作,共同促進區域乃至全球範圍的綠色金融發展。

全球最大養老金加大ESG投資力度

近年來,日本政府養老投資基金已成為負責任投資的積極倡導者。2016年至2018年间,日本可持續資產增長3倍,日本政府養老投資基金就是主要推手之一。該基金在2017年開始追蹤專註於日本股市的ESG指數,其在5個ESG基準中分配了3.5萬億日元(約為2500億港元)。據了解,日本政府養老投資基金是全球最大的退休計劃,擁有159萬億日元(合11萬億港元)的資產。 日本政府養老投資基金向主動管理的資產管理公司明確表示,ESG正作為投資過程的一部分進行分析和評估。如果有兩個主動的基金經理可供選擇,且回報水平相同,那麽它將根據其ESG打分來選擇。 近年來,被動經理人因未能有效管理他們投資的公司而受到批評。批評人士表示,它們缺乏主動管理基金公司所擁有的大型ESG團隊,而且被它們追蹤的指數中包含海量公司,也難以有效管理。 但日本政府養老投資基金首席投資官水野弘道表示,作為一個大型被動投資者,日本政府養老投資基金將自己視為壹個“廣泛利益參與者”,並認為其在推動整個市場提高可持續發展標準方面可以發揮管理作用。水野弘道透露,該基金將邀請各方提議建立國際股票ESG指數,該指數根據ESG打分來選擇公司和安排權重,還會根據女性平權等主題構建多元化指數。

中國平安首次入圍道瓊斯可持續發展指數 打造ESG企業標桿

9月21日,中國平安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國平安") 被正式納入2019道瓊斯可持續發展新興市場指數(Dow Jones Sustainability Emerging Markets Index,簡稱DJSI),成為中國大陸首個入圍保險企業。 DJSI是第一個跟蹤全球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的指數,在資本市場上擁有廣泛影響力,是國際大型機構投資者最為看重的可持續發展指數。本年度,僅有兩家中國大陸企業入圍DJSI。中國平安作為其中之一,長期積極踐行企業社會責任,打造了兼顧海外標準和中國特色的ESG管理體系,獲得了世界權威評級機構的認可。 中國平安集團董事會秘書兼品牌總監盛瑞生表示,ESG是金融企業賦能社會進步的重要利器。在為投資人帶來長期戰略價值回報之外,通過專業的金融產品與服務,推動行業與社會向資源友好型和社會友好型發展,這是金融企業履行ESG的根本使命。 2019年,平安深度結合多元業務,驅動ESG精細化運作,正式搭建ESG管理政策體系,覆蓋商業守則、公司治理、責任投資、2030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等核心議題,公開披露了各方面的政策及承諾,以專業管理體系實現高效的內外執行。同時,平安結合自身的科技優勢賦能ESG管理,借助人工智能技術打造了海內外首個AI-ESG平臺,極大提升了管理水平和效率。 平安堅持"專業創造價值",依托"金融+科技" 兩大引擎,攜手所有利益相關方,以五大生態圈為土壤,助力實現綠色的環境、和諧的社會以及可持續的經濟建設的目標。

Latest news

- Advertisement -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