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22 1 月, 2025

TAG

ESG披露

全球逾八成的投資者計劃增加對中國的投資 近3/10稱ESG尤為重要

經濟學人智庫發表《中國投資定位》調查報告,報告稱盡管貿易形勢不明朗,預計仍有逾八成的全球投資者計劃在未來12個月內,大幅或適度增加對中國的投資配置。 《中國投資定位》調查報告分析了對411家機構投資者和資產所有者組織的調查結果(歐洲、中東和非洲大約200個,北美大約100個,亞太地區大約100個)。 調發現,約有一半專注於中國市場的受訪者表示他們的投資在過去12個月中“大幅上升”。 股票是企業在中國投資的最引人注目的方式。在中國有專門業務的受訪者中,超過60%的人報告了股票和在岸固定收益。在未來12個月內,52%的受訪者表示,他們預期將會增加在岸中國股票的配置,這是所有中國資產類別中占比最高的。 近90%的受訪者對中國有“專門的投資配置”(指的是那些只針對中國的投資,而不是更廣泛的地區或新興市場等其他類別的投資)。受訪者認為,自身在中國的專業知識得到了改善,這是專門投資的最大推動力。首要目標是“投資組合多元化”(87%),其次是“為內部團隊獲取經驗”(69%),之後是“尋求超額回報”(62%)。 十分之四的受訪者表示,環境、社會和治理因素在所有投資決策中都起著作用。接近十分之三的人表示,ESG對中國的投資尤為重要。 調查中,中國資產類別可能會在未來12個月內增加來自外國組織的投資,受訪者強調科技、金融服務和“新經濟”領域最具吸引力。大約四分之三的受訪者表示,未來12個月中國經濟將有所改善,大約三分之二的受訪者表示全球經濟狀況相同。

香港 ESG 報告大獎2019獲獎企業專訪系列 – 鴻福堂集團有限公司

鴻福堂集團有限公司在香港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大獎2019獲得最佳ESG報告獎大獎(小市值),我們很榮幸邀請鴻福堂分享一些正在推行的可持續發展項目以及如何響應公司的可持續發展政策。 Q: 請介紹公司過去一年在可持續發展方面的努力及成果。 A: 作為在香港具領導地位的飲食品牌和負責任的企業公民,鴻福堂致力追求可持續發展,並對社會進步作出貢獻。 面對香港的堆填區飽和問題,集團實施了多項措施以有效管理廚餘,包括與本地食物銀行合作及回收廚餘。香港廠房的部分廚餘,如湯渣及蛋殼,則每日由合資格回收公司收集,然後轉化為動物飼料或交由小蠔灣有機資源回收中心第一期處理。 另外,因應社會日益憂慮塑膠對環境造成的影響,我們致力減少使用及回收塑膠廢物,例如我們支持「無飲管運動」,希望顧客減少使用即棄塑膠物品,並與不同機構探討推行環保項目的可行性,以鼓勵顧客回收塑膠。 為了逐步減少用紙及推行無紙交易,集團亦一直積極推廣電子會員卡及電子e券。 鴻福堂在可持續發展的努力廣受外界認同。更多詳情及其他有關環境、社會及管治的重點,可在集團《二零一八年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中閱覽。 Q: 請分享貴公司的可持續發展策略。貴公司是如何把可持續發展願景融入公司的發展/營運策略當中? A: 秉持「真心製造,自然流露」的宗旨,鴻福堂致力於透過多元化的產品組合推廣現代健康概念,並決心提高其透明度,並就我們的表現作更全面的披露。 集團心繫可持續發展,在決策過程中將其放在重要位置,並將可持續發展工作的重點放在資源的有效利用、僱員健康與安全、產品責任及反貪污上。我們在改善社區、環境及市民的健康所作的努力亦得到廣泛認同。 Q: 貴公司及行業在ESG方面正面對怎樣的挑戰?貴公司如何應對該些挑戰? 鴻福堂持續留意著持份者及社會大眾日漸關注業內共同面對的議題,當中包括食物安全、氣候變化及污染等環境問題。 我們特別留意社會日益關注都市固體廢物管理,包括回收塑膠物料。由於塑膠乃我們的主要包裝材料之一,集團會積極研究使用其他包裝材料,以減少塑膠用量,並繼續支持香港各區的多部膠樽回收機。自二零一八年六月起,集團亦在零售店舖中實施一系列減少塑膠廢物計劃,如「無飲管運動」。 集團亦持續努力研究擴展我們的資源回收計劃的可能性,包括塑膠回收。在2019年下半年,集團會與塑膠回收組織V Cycle合作,推出膠樽回收試驗計劃,在鴻福堂指定分店設置回收箱收集已清潔的膠樽。 鴻福堂為全港多部膠樽回收機贊助優惠券及支持「無飲管運動」。 Q: 您認爲公司如何為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帶來正面影響? 鴻福堂認為可持續發展需靠各方共同努力方可實現。因此,集團積極尋求供應鏈中合作夥伴的支持,以提升行業的整體環境及社會表現。長期而言,集團將採納更多積極的可持續發展措施,利用其領導地位為行業帶來嶄新的改變,並繼續向其合作夥伴推廣可持續發展的價值觀。 Q: 請分享可持續發展對貴公司的意義爲何。貴公司未來在可持續發展方面的目標或計劃。 可持續發展旨在重建人類與自然之間的聯繫,所以我們的產品都由天然食材製成。我們作為負責任的企業公民,一直堅持最高的產品品質,以實現對可持續發展的追求。作為可持續發展的領導者,集團將投入更多資源以更有效地管理及協調其可持續發展工作。 未來,我們會持續堅定推行有關減廢和回收的各種措施,並與顧客及持份者緊密溝通,長遠為所有持份者創造價值。

格林威治經濟論壇:如何利用ESG提升投資組合的回報

美國東部時間11月5日,2019年格林威治經濟論壇在康州小鎮格林威治召開,今年來大熱的ESG話題成為論壇熱點,在《ESG投資》論壇上,Neuberger Berman董事總經理和ESG的負責人喬納森-貝利,RockCreek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阿法賽-貝斯洛夫, 凱雷集團首席執行官梅根-斯塔爾,JUST資本的CEO 馬丁-惠特克共同出席了論壇並對ESG話題進行了討論。   根據全球可持續投資聯盟的數據,ESG投資規模在2018年達到了30萬億美元,比2016年增長了34%,並且還在快速的增長。ESG對自己的企業究竟意味著什麽?ESG投資是否會損害企業的回報率?是不是只是個填充臉面的企業宣傳?這個問題關系到每個投資人的未來商業布局,也是本次論壇討論的重點。   加入ESG投資之後企業盈利是否會上升,Neuberger Berman董事總經理和ESG的負責人喬納森對此持有樂觀態度。他認為,根據英國政府鑒於1500調查人的數據顯示,大多數人認為應該把投資放在擁有ESG理念的企業上去,但是它們最大的擔心就是這些是否會影響到投資組合的回報。如果觀測過去20年來美國大型企業的數據,投資ESG相關企業的回報率要高於標普500公司的回報率。這證明過去20年中,ESG相關策略會使企業增值。   凱雷集團首席執行官梅根-斯塔爾則認為,投資公司的任務就是買好的公司,並且使他們變成更好的公司。在美國,可持續發展意味著盈利能夠長時間的持續。因此,她認為這個領域的重大挑戰是,人們已經開始了這些基於道德的投資理念的建設,以及如何建立可持續的商業模式的探討。   對於投資人和被委托人來講,如何利用ESG來幫助進行更好的投資,這才是任何人都關心的,而不是本末倒置。她表示,“我認為市場推廣ESG來說是個真正具有破壞性的問題。ESG投資不是魔法,也不是萬能的,它並不是讓企業超額表現的萬能藥,我們的工作是根據公司的商業模式,幫助他們找到材料風險和回報機會。”

加強企業ESG信息披露的呼聲日益增高

企業應該如何應對日益增長的ESG信息披露需求?Taylor Rafferty的首席執行官Brian Rafferty認為,應該以他們已經產生的信息為起點進一步加深披露。 Rafferty在巴黎舉行的IR Magazine 2019全球論壇上說,企業應該仔細檢查他們現有的業務、報告和相關管制,以找到更多屬於ESG範圍內的重要信息。他說,“我希望把重點放在企業如何開展自身業務上,他們的架構應該符合上有發展潛力,下有監管基礎。企業應該好好組織自己,積極尋找符合當前ESG定義的方向和議題,並將最重要的ESG元素整合到企業的結構中。” 他解釋說,最引人注目的、或者是最容易被企業納入的ESG議題通常與降低風險有關。雖然ESG信息的需求正在升溫,但這一主題對企業來說並不新鮮。可持續發展報告已經有20年的歷史了。自從部分公司轉變為上市公司以來,ESG中的G一直是個引人重視的問題。E和S影響著企業的經營許可,所以能看到企業在管理這些影響其成功經營的關鍵因素。現在有一種非常響亮、迫切的呼聲,要求企業采取更有條理的方式來做這件事。 一方面,這可以意味著更多的工作;另一方面,這種趨勢也有助於引導合成ESG相關的內部信息,而現今對這種信息的需求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政治緊迫性。在無處不在資本市場中,這種趨勢能夠幫助公司更新其投資理論,推進其投資前景。 “於企業而言,這不是件容易的事。有那麽多來自各方的幹擾,那麽多的表格要填、報告要做,並且還要努力找到適合自身的評級服務。但同時,我們也要相信,這最終一定是最好的,也是唯一的方法。”

德勤發布港交所2018年ESG實施回顧研究報告

國際四大會計公司之一,德勤近日最新發布了《香港聯合交易所2018年ESG實施回顧》研究報告,對香港主板上市企業的ESG信息披露情況進行了深度分析與解讀。 最新發布的《香港聯合交易所2018年ESG實施回顧》調研共抽取300余家樣本,根據企業ESG報告中所體現的“戰略融入”、“機制建設”、“議題管理”、“披露形式”四個層面進行分析,並對企業管治架構及環境社會議題披露等通用類信息和主體內容進行評價,探索香港上市企業ESG信息披露實施現狀,為企業未來可持續發展價值創造、管理融入、信息披露提供建議,旨在幫助企業更好的滿足可持續發展合規要求,為企業在可持續發展的進一步提升提供指引和方向。 報告指出,在港上市企業ESG戰略融入多停留在願景層面,尚未形成量化目標指引的中長期發展,大多數企業仍然是基於監管要求而被動制定相關戰略,並視之為品牌傳播的途徑,缺乏具有實質性指導意義的ESG戰略目標;在機制建設層面,企業管理機制向上延伸至治理層面不足,加上管治架構缺失,披露董事會參與ESG風險討論及董事會ESG目標設定情況的企業不足兩成,僅個別企業設立ESG管理制度、明確人員委任、職責權限和議事規則等;在議題管理層面,企業的合規情況顯著提升並趨於穩定,對負面信息披露也較為謹慎。目前,企業整體披露情況參差不齊,大部分企業暫未能完全遵循《指引》咨詢文件中修訂要求,特別是在環境目標管理、氣候變化及供應鏈環境及社會風險方面缺少相關內容。 德勤中國風險咨詢可持續發展服務合夥人顧玲指出:“由於監管要求的越嚴及發行人對於監管要求重視程度顯著加強,2018年度企業滿足合規要求的整體情況有較大改善,但多數企業仍然存在較大差距。 德勤建議企業治理層需充分認識ESG為企業發展帶來的風險與機遇並不斷完善ESG治理和管理體系,盡早籌備港交所《指引》咨詢文件中的新規合規要求,並可制定貼合自身發展階段的可持續發展路線圖,為ESG工作提供長期指導並定期檢視和回顧實施進展。”

英國監管機構要求資產所有者和資產管理者考慮ESG

英國監管機構針對資產所有者和資產管理者發布了修訂版《英國盡責管理守則》(the UK Stewardship Code 2020),要求他們考慮被投資公司的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表現。   財務報告委員會(Financial Reporting Council)自2012年以來第一次修訂了守則,新守則規定養老基金,保險公司,基金管理機構和其他金融服務提供商必須長期公示其維持和提高投資價值的方式。根據投資協會(Investment Association)提供的數據,所有英國投資機構名下管理的資產約為7.7萬億英鎊(9.961萬億美元)。   企業可以自願遵守此守則,但英國金融行為監管局(Financial Conduct Authority)要求未嚴格遵循守則的資產管理者做出相應解釋,這也會激勵更多公司采用該守則。隨著消費者和監管機構越來越關注公司行為,環境,社會和治理因素正日益成為公司的關註重點。   從1月1日開始,守則簽署方將被要求每年公示其管理行為。   另外,簽署方進行投資時也必須考慮更多因素,比如投資可能對環境產生的影響,特別是對氣候變化的影響。如今,越來越多的投資者開始追求通過投資實現自己在環境,社會和治理方面的目標。   財務報告委員會表示,他們將評估資產所有者和資產管理者在公司年度股東大會上的歷史投票記錄。此外,守則簽署方還必須解釋他們將如何管理英國境內外各種類別的資產。   在脫離歐盟之前,英國通過近幾個月努力,將自己定位成公司治理標準相對較高的國家,作為行動的一部分,財務報告委員會於今年年初發布了新的公司治理守則,並加強了對審計和會計公司的審查。   財務報告委員會主席Simon Dingemans表示:“這是項雄心勃勃的修訂,旨在提高英國公司的治理標準,披露透明度以及報告清晰度。” “我們正在尋求該守則在投資界的廣泛采用,從而增強英國在金融市場上的吸引力,並為經濟,環境和社會帶來更廣泛的實際利益。”

中證可持續發展100指數將於11月15日正式發布 ESG添2.0版本

今年來國內火熱的ESG投資領域又迎來新品種,上周,中證指數有限公司發布的公告顯示,中證可持續發展100指數將於11月15日正式發布。據悉,該指數基於社會價值投資聯盟長期關於可持續發展研究提供的成果和數據,由博時基金定制、中證指數有限公司編制,被認為是促進可持續發展的金融創新產品。 據悉,中證可持續發展100指數又被認為是ESG的2.0版本,原因在於其不僅在原有E(環境)、S(社會)、G(治理)基礎上增加了新的經濟效益(E)評估維度,而且將社會(Social)指標結合中國實際情況,進行了改良,最終形成3A(Aim、Approach、Action)的評估框架,以滬深300指數的成份股為樣本池,評選出其中100只在經濟、社會、環境、治理方面綜合價值高的上市公司,反映符合可持續發展投資理念的A股上市公司的整體表現,旨在為投資者找到長期可持續的優質投資標的。 在業內人士看來,ESG投資之所以盛行,不僅是投資者社會責任的體現,而且其低估值、高盈利、股價和分紅穩定等特征,往往能給投資者帶來超額收益。尤其在新興市場,ESG指數超額收益顯著。另外,當前資本市場“黑天鵝”事件不斷,企業道德、環境等非財務領域的風險已成為投資中不可忽視的重要風險,綜合反映環境、社會責任、公司治理的ESG投資方式有利於避開“黑天鵝”,同時改善資本市場投資環境,推動全社會經濟可持續健康增長。 隨著國內ESG投資環境日益完善,不少基金公司也在布局ESG主題投資相關的產品,記者了解到,作為中國最早成立的五家公募基金公司之一,博時基金攜旗下指數投資品牌“指慧家”也在積極籌備ESG投資相關產品。

匯豐調查稱內地投資者對ESG投資的回報最為樂觀

匯豐最新調查顯示,強調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的ESG投資理念在中國內地機構投資者中已獲得廣泛認同,相較於全球其它市場,內地投資者對於ESG投資所帶來的回報最為樂觀,將ESG投資納入投資決策的意願也更為強烈。 該項面向全球機構投資者和發行人的調查顯示,超過三分之一(35%)的內地機構投資者認為,將ESG因素納入投資決策將有助於提升投資回報,該比例顯著高於全球平均水平(17%)。此外,近七成(69%)的內地機構投資者表示在開展ESG投資方面已沒有太多顧慮和障礙,這比例同樣高於全球其它受訪市場。 在實際操作層面,近四成(38%)的內地機構投資者在投資決策中已將ESG因素考慮在內,略高於全球平均水平(35%)。以債券投資為例,有超過六成受訪機構表示未來兩年將開始購買綠色債券或計劃增加綠色債券投資,這一比例與全球投資者持平。 除了關註投資者的看法,此次調查也從發行人的角度關註了ESG融資的情況。與投資者的觀點相似,中國內地發行人對ESG的樂觀程度同樣在全球受訪市場中居於領先:近一半(48%)的受訪發行人認為ESG有助於提升回報,高於全球平均。 在ESG相關信息披露方面,內地發行人的意願也較高,有超過60%的發行人表示願意繼續增加ESG信息披露,該比例略高於全球平均,但也有近10%的內地發行人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相關信息披露計劃。 本次調查由匯豐委托《環球資本》和《歐洲貨幣》於今年六月到七月進行,共訪問了來自全球15個國家和地區的500家機構投資者和500家發行人,了解他們對於ESG相關投資和融資活動等的看法。

香港金管局:正就綠色及可持續銀行業發展建立行業框架

金管局基建融資促進辦公室(IFFO)旗下的綠色金融中心(CGF),與世界銀行集團成員之一的國際金融公司(IFC)於10月10-11日聯合舉辦了“銀行及企業如何把握綠色金融機遇”研討會。 一連連兩天的研討會討論了金融機構如何更廣泛地把氣候風險變化納入其企業管治、貸款政策、風險管理框架、投資組合、商業模式及信息披露等當中。隨著貸款方和投資者對企業在“環境、社會及管治”(ESG)的期望日增,研討會也深入探討了改變企業營運模式及融資策略的不同原則及可行方案。 香港金融管理局副總裁阮國恒先生表示:“自我們於5月宣布分三階段推動綠色及可持續的銀行業發展,我們正致力與銀行業界建立一個行業框架,當中包括指導原則及指標,以評估銀行的『綠色』基準。我們亦透過參加央行與監管機構綠色金融網絡(NGFS),從而在制定本地的行業框架時能考慮國際觀點。此次研討會亦為業界提供了一個認識綠色及可持續銀行業務的機會。” IFC東亞及太平洋局局長Vivek Pathak表示:“為了鼓勵金融界別投入共建綠色未來,各國政策制定者都正致力制定相關政策並促進金融創新。此外,IFC所開發的創新融資工具,能於籌集民間資本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自2010年啟動這計劃起,國際金融公司已發行157支綠色債券,使我們的綠色債券總發行量超過100億美元。我們旨在建構一個整合的綠色金融平臺,以順利過渡到可持續的環球經濟模式。”

RBC環球資產管理公司:為什麽公司領導者應該關心ESG

“負責任投資”是一個概括性術語,它實際上指的是所有考慮了ESG因素的投資。十年前,投資界普遍懷疑這種非財務因素是否能對股票或債券價格產生影響,今天,投資者和市場觀察者已經開始承認並意識到了ESG因素的價值和重要性。 RBC環球資產管理公司(RBC GAM)相信,被投資公司能否正確披露和考慮ESG風險和機遇對於整體投資組合的績效來說非常重要。RBC GAM表示,我們會將所有相關的ESG考慮都整合到投資流程的構建當中。當被投資公司披露ESG相關信息之後,我們會對其進行審查,以確保投資者能夠對被投資公司有更好更深入的理解。 此外,ESG表現良好的公司在產品銷售和員工招聘方面也會更為成功,這主要是因為新一代員工希望能在與自己價值觀相符的公司工作或者與這些公司開展業務合作。 對於正在試圖了解負責任投資的價值及其必要性的企業領導者,RBC GAM建議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負責任投資可改善財務績效、關心ESG的公司更容易留下年輕一代人才和可持續發展實踐幫助公司在競爭中脫穎而出。 每個相關因素都可能會帶來風險和機遇,在審查公司的ESG因素時,投資經理會用更廣闊更包容的眼光來評估某一公司是否適合其投資組合。實質上,將ESG融合到決策過程中可以使投資經理對公司有更深入的了解,這種了解包括對公司未來的發展方向以及公司為什麽適合該投資組合的理解。 只有了解公司面臨的ESG風險和機遇,企業領導者才可以更好地應對它們。ESG為許多公司的戰略發展提供了新的視角,同時ESG也可以作為一種功能強大的分析工具。投資經理需要尋求長期的可持續投資,這也是為什麽他們將ESG作為公司基礎分析的一部分的原因。

Latest news

- Advertisement -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