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7 11 月, 2024
- Advertisement -spot_img

AUTHOR NAME

Esgn Asia

633 POSTS
0 COMMENTS

香港綠色金融協會論壇聚焦大灣區市場活力

香港綠色金融協會23日在港舉行了2019年度論壇,主題為“拓展大灣區綠色金融新機遇”。協會主席馬駿在論壇上表示,國家對於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藍圖為綠色金融行業發展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會,協會正積極發揮平臺功能,推動大灣區孵化更多有利於整體發展的綠色項目。 今年初出臺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明確,要“支持香港打造大灣區綠色金融中心”。馬駿表示,國家對於大灣區的發展藍圖為該地區的綠色金融發展提供了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刺激香港銀行、投資管理﹑保險、私募股權行業綠色業務增長。 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未來,特區政府希望在香港綠色金融協會的助力下,繼續為香港金融機構創造條件開拓綠色商機,推動大灣區可持續發展。 為整合多方力量進一步促進大灣區綠色發展,香港綠色金融協會23日公布,將成立“大灣區綠色金融聯盟”。聯盟成員包括香港綠色金融協會、廣東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深圳經濟特區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澳門銀行公會。 “聯盟將牽頭進行項目研究,融合廣東巨大的綠色投資需求、香港和澳門的綠色金融實力,孵化惠及大灣區的綠色投資項目。”馬駿說。 據香港綠色金融協會介紹,擬成立的聯盟已經鎖定大灣區內四大綠色金融項目:綠色供應鏈發展、大型固體廢物處理設施、水風險分析標準化、綠色建築。 與會業界人士普遍認為,香港與深圳、廣州及澳門攜手,有望在未來數年內推動粵港澳大灣區成為全球最具活力的綠色金融市場。 香港綠色金融協會成立於2018年9月,目前成員包括113家香港金融機構、環保企業、服務提供者和其他利益相關方。協會旨在動員行業資源和人才,推動綠色金融業務和產品創新,支持香港特區政府制定的綠色金融政策,助力香港打造國際綠色金融中心。

施羅德:香港投資者可持續投資抱負與行動間存在差距

施羅德2019年環球投資者研究發現,真正采取可持續投資策略的香港投資者遠少於表示有興趣及希望進行可持續投資的人數,這意味著投資者的抱負與實際行動之間存在差距。 該項涵蓋世界各地超過25,000名投資者(包括500名香港投資者)的調查發現,53%的香港投資者表示在選擇投資產品時總會考慮可持續因素,而52%的投資者認為選擇可持續投資產品能為世界的可持續發展作出重要貢獻。然而,僅有13%的香港投資者已采取可持續投資。 相比之下,66%的亞洲投資者及57%的環球投資者表示在選擇投資產品時總會考慮可持續因素,而他們分別有63%及60%的人認為選擇可持續投資產品能為世界的可持續發展作出重要貢獻。可惜,與香港投資者一樣,采取行動的比例較低,僅有17%的亞洲投資者及16%的環球投資者已進行可持續投資。 研究亦發現,認為自己擁有專業/高級投資知識的香港投資者(23%)更有可能采取可持續投資,而那些認為自己擁有中級(10%)及新手/初級(6%)投資知識的投資者的比例則較低。 施羅德環球企業管理主管Jessica Ground表示:“人們對可持續投資的抱負與實際的投資決定之間仍存在巨大的鴻溝。很多投資者認同可持續投資的重要性,但其中大部份尚未轉化理念為實質行動。這不幸會使投資者更易受氣候變化等的全球問題所影響。重要的是,基金經理及整個行業(包括環球各國決策者)與投資者合作以確保他們能更好地識別可持續投資的裨益,從而使他們能夠選擇投資於相關的基金。”

ESG新紀元:中國市場之企業視角與實踐

9月23日,香港綠色金融協會成立一週年之際,論壇‘拓展大灣區綠色金融新機遇’在香港金融大會堂舉行。超過370名來自香港、廣州、深圳、澳門等粵港澳大灣區的政府代表、資產管理運營機構及其他市場參與者出席了本次論壇。 香港綠色金融協會與中國節能皓信環境顧問集團有限公司在本次論壇上共同發布了研究報告《ESG新紀元:中國市場之企業視角與實踐》,剖析現時香港上市企業目前對ESG事宜的看法、面對的挑戰和未來規劃,旨在通過該研究報告協助監管機構、投資者和企業之間就ESG事宜達成共識,建立溝通基礎,從而更好地向市場和監管機構反映企業在ESG問題上的需求,並進一步推動綠色金融的發展,促進ESG政策的改善。 根據全球行業分類系統(Global Industry Classification Standard,GICS)的行業分類,參與本次調研的企業覆蓋十一個行業類別,在分析中,企業的總市值從‘小於100億港元’至‘大於10,000億港元’分為四個層級。有超過八成的企業主要營收地區為中國內地,其余企業的主要營收則分別來自中國香港及海外。此外,本次分析的調查及訪談企業接近七成的企業為央企或國企。 隨著中國市場的企業對於ESG事宜的重視程度正在逐步提升,在企業滿足合規要求之外,逐漸積極看待ESG投入成本與產出效益之間的關聯。70%的受訪企業認為,重視ESG的企業擁有更多競爭優勢,且整體較同行企業更具有市場競爭力。 盡管超過九成的受訪企業表示已經或將於未來三年內將ESG納入企業管治範圍,但在此過程中,缺乏具備ESG相關事宜專業知識和經驗的人才,以及缺少董事會及高級管理層、包括股東/投資者的關註和持續推動,為企業面對ESG事宜的主要障礙。大部分企業目前及未來十年內將以持續提高跟蹤ESG議題管理的能力,設立相關管理目標,並定期檢討進度,作為ESG融入企業管治的主要方式。 從長遠而言,構建上市企業與監管機構、投資者等其他利益相關方的良好溝通橋梁,是提升資本市場ESG整體表現,推動綠色金融繼續向前發展的重要保障。監管機構視乎市場需求不斷完善監管要求,投資者持續關註並引領資金流向,上市企業提升內部ESG治理水平、加強和完善ESG信息披露,通過加強緊密合作,共同促進區域乃至全球範圍的綠色金融發展。

全球最大養老金加大ESG投資力度

近年來,日本政府養老投資基金已成為負責任投資的積極倡導者。2016年至2018年间,日本可持續資產增長3倍,日本政府養老投資基金就是主要推手之一。該基金在2017年開始追蹤專註於日本股市的ESG指數,其在5個ESG基準中分配了3.5萬億日元(約為2500億港元)。據了解,日本政府養老投資基金是全球最大的退休計劃,擁有159萬億日元(合11萬億港元)的資產。 日本政府養老投資基金向主動管理的資產管理公司明確表示,ESG正作為投資過程的一部分進行分析和評估。如果有兩個主動的基金經理可供選擇,且回報水平相同,那麽它將根據其ESG打分來選擇。 近年來,被動經理人因未能有效管理他們投資的公司而受到批評。批評人士表示,它們缺乏主動管理基金公司所擁有的大型ESG團隊,而且被它們追蹤的指數中包含海量公司,也難以有效管理。 但日本政府養老投資基金首席投資官水野弘道表示,作為一個大型被動投資者,日本政府養老投資基金將自己視為壹個“廣泛利益參與者”,並認為其在推動整個市場提高可持續發展標準方面可以發揮管理作用。水野弘道透露,該基金將邀請各方提議建立國際股票ESG指數,該指數根據ESG打分來選擇公司和安排權重,還會根據女性平權等主題構建多元化指數。

中國平安首次入圍道瓊斯可持續發展指數 打造ESG企業標桿

9月21日,中國平安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國平安") 被正式納入2019道瓊斯可持續發展新興市場指數(Dow Jones Sustainability Emerging Markets Index,簡稱DJSI),成為中國大陸首個入圍保險企業。 DJSI是第一個跟蹤全球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的指數,在資本市場上擁有廣泛影響力,是國際大型機構投資者最為看重的可持續發展指數。本年度,僅有兩家中國大陸企業入圍DJSI。中國平安作為其中之一,長期積極踐行企業社會責任,打造了兼顧海外標準和中國特色的ESG管理體系,獲得了世界權威評級機構的認可。 中國平安集團董事會秘書兼品牌總監盛瑞生表示,ESG是金融企業賦能社會進步的重要利器。在為投資人帶來長期戰略價值回報之外,通過專業的金融產品與服務,推動行業與社會向資源友好型和社會友好型發展,這是金融企業履行ESG的根本使命。 2019年,平安深度結合多元業務,驅動ESG精細化運作,正式搭建ESG管理政策體系,覆蓋商業守則、公司治理、責任投資、2030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等核心議題,公開披露了各方面的政策及承諾,以專業管理體系實現高效的內外執行。同時,平安結合自身的科技優勢賦能ESG管理,借助人工智能技術打造了海內外首個AI-ESG平臺,極大提升了管理水平和效率。 平安堅持"專業創造價值",依托"金融+科技" 兩大引擎,攜手所有利益相關方,以五大生態圈為土壤,助力實現綠色的環境、和諧的社會以及可持續的經濟建設的目標。

北京基金業龍頭全員入局ESG爭鋒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發佈的ESG責任投資調研報告顯示,大部分機構已經在ESG責任投資方面著手開展了相關工作,從關注ESG到開展專門研究,再到投資決策中會考慮ESG因素。 根據相關媒體報告,北京地區華夏基金、嘉實基金均已加入聯合國責任原則組織(UNPRI),在相關責任投資基金產品佈局上,工銀瑞信基金、建信基金等多家公司亦都有參與。 “綠色金融與可持續的生態環境發展作為長期國家戰略來考量,華夏基金十分願意並積極探索著推動責任投資、ESG理念在中國進行更廣泛地推廣和更深入的實踐。”華夏基金總經理李一梅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 以嘉實基金為例,在投研中將公司治理作為衡量投資風險的重要依據,在宏觀研究層面也很重視對社會因素的考量。此前該基金還推出了嘉實環保低碳基金、嘉實資本的綠色資產證券化系列等相關產品,以及聯合中證指數公司發佈中證環保專利50指數等。 此外,嘉實基金宣佈由嘉實國際首席投資官關子宏負責推進嘉實的ESG投研工作,並已著手在北京和香港組建專門的ESG專家團隊,與股票和債券投研團隊密切合作全面推進ESG在投資研究體系的整合。 雖然目前市場上出現了多隻ESG投資相關的投資基金、包括ESG指數基金、社會責任投資基金、低碳環保等符合社會責任投資方向和理念的公募基金,但總體而言,我國ESG投資的規模和佔比仍然比較小,尚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盧森堡金融推廣署CEO:全球ESG領域投資超過30萬億美元

盧森堡金融推廣署(Luxembourg for Finance)首席執行官馬克寧在接受國內媒體專訪時稱:“世界複雜局勢將改變歐洲金融格局,隨著中國金融市場對外資逐步開發,中盧金融合作與中歐資本交流將體現在更多領域,共同推動可持續金融創新發展。” 馬克寧此次在北京舉辦的“共建金融絲綢之路”盧森堡金融推廣署2019研討會前曾指出,推動金融業“綠色轉型”是世界各國行業與企業發展面臨的共同問題,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已有超過30萬億美元投資金額與ESG領域,未來增幅可能更大,資金規模和市場增幅不可小覷。” 作為歐洲最大的投資基金中心,盧森堡近年來以綠色債券為重點發力領域,不斷推動可持續金融發展。成立於1928年的盧森堡證券交易所,在2007年發佈全球首支綠色債券,如今全球五成的綠色債券都集中於此。馬克寧表示,推動金融行業“綠色轉型”作為全球性的共同話題,關乎個人與企業的生存大計,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盧森堡證券交易所下一步將以高要求定義“標準”(Taxonomy),嚴格把控可持續金融投資項目的准入門檻,嚴肅追蹤項目的資金使用情況。 “我們清楚地認識到綠色金融主流化,並非‘零和遊戲’。”馬克寧解釋,盧森堡並未將歐洲其他金融中心看成“競爭者”。他坦言綠色金融市場足夠大、蛋糕足夠分,各國應該通力合作,共同建構歐洲區域內統一且受到廣泛信賴的構架體系,實現合作共贏局面。

全球信譽評級機構爭奪ESG評級市場

由於投資者和監管機構對ESG數據需求的不斷增加,許多公司積極投身到企業的ESG評級市場之中。 該行業此前一直由MSCI等股票市場指數的供應商和少數專業公司(如Sustainalytics)主導。目前,作為三大信用評級機構中的兩家,穆迪和標準普爾正努力在傳統的信譽評級之外拓展ESG評級服務。 今年年初,穆迪收購了歐洲最著名的ESG研究機構之一Vigeo Eiris的大多數股權,這家機構對ESG的研究甚至能追溯到社會責任投資運動開始興起的上世紀80年代早期。穆迪後來還買下了一家氣候研究領域的專業機構 Four Twenty Seven。 早前,標準普爾與一家專注於可持續發展研究的資產管理公司Robeco SAM 合作創建了道瓊斯可持續發展指數,如今它正在謀求發展自己的ESG評級業務。今年6月,這家總部位於紐約的公司首次發佈了他們的ESG評估報告。 據參與MSCI指數編制工作的分析師估計,目前ESG評級的全球市場價值約為2億美元,並表示這一市場在未來五年內可能增長至5億美元。 由於投資者越來越關注可持續發展問題,ESG評級在投資者中越來越被接受和受歡迎。歐洲議會和歐盟成員國在3月份表達了對新的可持續性披露規則的認同。MSCI的ESG部門負責人Remy Briand表示,這項新規會促使那些試圖迴避ESG的投資者去正視這個問題。 針對單獨的ESG評級,研究會更加深入。ESG評級的目標是關注發行人商業模式的可持續性,儘管目前存在不同評分機構的ESG評分在不同案例中出現不同的結果,但不同機構對企業的信譽評級在99%的情況下都是相符的,行業內的ESG評級標準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當ESG投資遇上華為的“熵減”理論

ESG投資在海外投資理念和體系較為成熟,海外ESG投資理念被融入與眾多的國家主權基金、養老金的投資中。根據全球可持續投資聯盟(GSIA)2018年度趨勢報告,全球共有30.68萬億美元資產專業地按照可持續發展ESG投資策略進行管理,占全球資產管理總量的四分之一以上。在國內,ESG投資處於初步階段,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 ESG投資從投資理念、投資過程等方面都與華為提出的“熵減”理論有著類似之處。熵減是任正非管理華為的思想精華,即認為熵增是企業發展的必然趨勢,而熵減是企業的活力之源。只有不斷開放,引入能給企業帶來活力的負熵因子,如新的人才、技術和管理體系等,才能讓企業實現熵減,延緩企業因自發性熵增而造成的衰老和死亡。 從這個角度看ESG投資,許多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都表現出熵增特點:公司內部組織結構混亂、股權結構單一、環境和污染治理的忽視、缺乏激勵機制等。長期以為,這些公司最終將走向衰敗和死亡。相反的,一些企業能夠在ESG層面實現熵減,從而延長企業壽命。 因此,ESG投資便在上市公司中,根據公司披露和大數據技術獲取的ESG指標來對公司ESG三個層面全方位進行量化分析和評估,篩選出綜合表現為熵減的、能夠可持續發展的公司作為投資標的,投資這些公司能夠長期可持續地獲得較好的投資回報。同時,將傳統的基本面分析方法和量化投資模型融入到ESG評價體系中,實現對ESG投資決策的優化。

中國資本市場加速對外開放 ESG投資勢不可擋

9月10日,國家外匯管理局宣佈,經國務院批准,國家外匯管理局決定取消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和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投資額度限制。同時,RQFII試點國家和地區限制也一併取消。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表示,外匯管理局取消QFII和RQFII的額度限制,將對國內的資本市場產生深刻的影響,有利於吸引外資加速流入,同時提高A股的國際化程度。 匯豐晉信首席宏觀及策略師閔良超也表示,此舉是加大我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的重要舉措,從長期來看,將吸引更多海外優質資金流入A股市場,無論對於A股流動性,還是對於A股價值投資理念的進一步確立,都將有正面的積極意義。預計取消QFII限制以後,將有越來越多的海外合格投資者投資中國市場。 荷蘭最大資管機構荷寶投資管理中國研究總監魯捷稱,外資最為關注的是估值、中國去杠杠進程及其影響、長期科技進步和經濟發展、公司治理等。此外,魯捷還認為,海外投資者關注的ESG整合在中國已經成了一種不可逆轉的趨勢,而未考慮納入ESG的公司或投資者將會落後。 近期,MSCI擴大A股納入因子、瀘倫通正式啟動、取消QFII及RQFII投資限額等一系列事件的相繼落地,標誌著國內資本市場加快了改革與開放的步伐,吸引國際投資的空間進一步加大,同時也為ESG投資提供了更加利於發展的環境和機會。相信隨著A股ESG信息披露的進一步完善,ESG在中國的發展必將邁入一個更高的階段。

Latest news

- Advertisement -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