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球新興市場,所有亞洲企業全年只合共投放520億美金於可持續發展事務上,總額是歐洲以及美國企業在該方面投資的百分之一。
近年,全球牽起金融企業的改革浪潮,不再將注意力只放在利潤的計算上,資產管理家以及分析師表示,更加重視企業形象以及社會責任,否則企業將可能錯失長遠的機會以及損害公司的聲譽和營運。
著手亞洲市場的投資者通常只重視短期投資,加上缺乏當地政府的「可持續」政策的支援,不少亞洲投資者以及基金管理公司完全落後於歐洲以及美國在可持續發展的改革,例如:將公司的環境、社會以及管治上的投資訂立為公司重要項目。以香港作為例子。香港是一個國際金融中心,為了維持該地區的投資吸引力,香港政府一直奉行「小政府,大市場」的原則,以致企業監管政策未必能夠與時並進、或過於放任。香港作為亞洲金融市場的先驅地區,也是由2016年才開始硬性規定上市企業需要披露該公司的環境、社會和管治報告。根據全球可持續投資聯盟(Global Sustainable Investment Alliance)的報告顯示,全球企業合共投資22.9萬億美元於可持續發展方面,對比2014的投資額上升25%。然而,其中亞洲地區(日本除外)只有520億美元的投資量,僅僅是全球在該方面投資量的0.2%。相反,歐洲和美國市場分別的投資額為12萬億美金和8萬7千億美金,而單單日本就有4千多億美金的投資額,遠遠勝過整個亞洲地區。不單在投資額上落後全球市場,由於其原本的投資基數低,亞洲地區投資額的按年增幅(16%)上也遠低於其他發達地區,如歐洲(12%)和美國(33%)。
最近一份由匯豐銀行發佈的報告同樣得出類似的數據。報告收集全球497間投資公司的數據,發現只有27%的亞洲投資者有系統地投資於環境、社會和管治方面,相較美國的35.2%和歐洲的74.2%為低。